关注课程适宜性 推动幼儿真实发展——浙江大学幼儿园第十六届学术月“理念引领”主题报告

阅读数:59

11月22日,浙江大学幼儿园在玉泉分园音乐厅开展了第十六届学术月的第五场活动,邀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虞莉莉老师作《课程园本化的浙江探索》主题报告。本报告为学术月活动“视野拓展”版块的第二个专家报告,是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深度解读和“转向儿童 发展优先”的理念引领。

随着教师对儿童的不断了解和深入,课程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如何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生发课程帮助幼儿去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成为浙大幼教人思考的问题。虞莉莉老师从“课程园本化的浙江探索的缘由”“浙江课程园本化推进的策略”“课程园本化带来的改变”三个方面清晰展示“课程园本化”发展脉络与实操本质:因地制宜、因园制宜才能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理想状态,最终走向适宜,促进儿童发展。她指出,在“理想课程”到“经验课程”多层次课程转换过程中需减少“落差”、提升质量,形成科学的课程转换机制。同时,虞老师还建议:依托实施方案可以让幼儿园课程顶层设计和架构更具适宜性;促进园本的个性化课程与共同性课程的有机融合,通过对课程主题审议来链接幼儿经验与环境资源,强调了现行课程实施的要点,即需要迭代环境内涵、重构师幼关系,确保幼儿全面发展。

在专家的理念引领下,在场老师们就“如何让课程建设成为老师们共同的课程”“课程资源、课程、儿童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本园课程的不同”“主题审议的要领及价值”等话题进行积极思考并互动讨论。大到园本特色的内涵,小到班级主题墙的设置,都体现浙大幼教人对专业的赤诚追寻。

作为课程适宜性的最佳途径,准确理解并掌握“园本化”对日常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特别是课程环境资源在课程建设和幼儿发展中的意义。浙大幼教人将继续努力建构真实、有效、适宜、有儿童的课程,倾心倾力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活动由幼教中心副主任兼教科室主任何黎明主持,中心领导班子及直属园全体空班教师现场聆听了报告,其余分园教师收看了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