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中午,屋外大雪纷飞,气温持续走低,突破了杭州近年来的记录,杭城所有的学校几乎都停课了。西溪分园的教师办公室里却热闹非凡,大家齐聚在一起对这个学期的“幼儿故事”撰写开展了交流活动。
“幼儿故事”既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同时,它也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钱光丽业务园长的带领下,西溪分园每位老师都坚持持续性的撰写幼儿故事。一个学期下来,大家的感受都很多。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各个年级组推选出一名老师重点交流。四位老师都能根据本年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准角度。托班组徐静媛老师以区域里瓶盖的操作为线索,讲述了《玩转瓶盖三部曲》。小班组贾芳老师以一名幼儿为例,讲述了分离焦虑不同时期,老师通过家园合作、图书帮助等手段,让幼儿放下心中包袱的过程。中班组程锦锦老师讲述了《梦想舞台之“我是小演员”》,表演区里围绕主持人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大班组胡会云老师讲述了《建构区里的点滴成长》。
通过本次的分享交流活动,老师们解读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无论是个案性的故事,区域里的故事,操作材料的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幼儿故事的撰写,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师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以及教育敏感性。同时,钱光丽业务园长也指出,在具体撰写“幼儿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缺乏“儿童视角”,常常以教师的故事代替儿童的故事;叙述故事不够客观、详细;分析和评价儿童的行为比较笼统,缺乏对幼儿个别化经验的理解,等等。“幼儿故事”的撰写将作为西溪分园的教研特色持续进行下去,希望在解读孩子的这条路上,我们越走越细,越走越深。
来源:西溪分园 作者: 王珏 编辑: 王珏 摄影: 钱光丽
时间: 2016-01-22 15:46:00
时间: 2016-01-22 15: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