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清雅苑团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如何更好的呈现幼儿作品”的教研讨论。全体老师来了一次思维碰撞。
在教研之前,老师们就在各自班里进行了实践。将原先的一些相对陈旧、古板的成列方式剔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漂亮更有层次的呈现方法。
老师们在陈燕园长的带领下,去到各个班里进行现场观摩,老师用手中的纸笔、相机记录下了每个班在幼儿作品成列方面的改变。接着,在观摩的基础上,大家对自己班里的作品成列情况进行了“诊断”, 有的老师认为,幼儿作品的呈现不仅仅是平面的、立体的,有的老师认为可以运用教室空间、区域环境来呈现,既达到了空间利用率,也美化了教室环境,有的老师认为幼儿作品不单单是一幅画、一张记录表,幼儿的活动轨迹也体现着幼儿的作品,还有的老师认为,幼儿作品的呈现是一种对幼儿的评价,肯定的正面评价也能激励幼儿更好去实践探索。
陈园长总结了大家的看法,很高兴看到大家对幼儿作品呈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各班存在的通病:很多的幼儿作品还是很平面,只是简单的衬底,有的贴在板上,有的贴在墙上,拨开花式的表面,其实质还是很单一。也为大家打开了思路:可以创设更多情境,可以多个作品组合成一个场景,也可以从给孩子提供的作画材料上下功夫,是作品更立体,更多样性。最后,各年级组分组讨论了适合本年龄段孩子运动的绘画方式和材料。
幼儿作品的呈现,是幼儿的一种认知过程、表现过程和内心成长过程,能更好提高师幼间的互动联系,拉近彼此的距离,老师也能更好地通过呈现幼儿作品,达到专业的提高发展。幼儿作品的呈现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研之前,老师们就在各自班里进行了实践。将原先的一些相对陈旧、古板的成列方式剔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漂亮更有层次的呈现方法。
老师们在陈燕园长的带领下,去到各个班里进行现场观摩,老师用手中的纸笔、相机记录下了每个班在幼儿作品成列方面的改变。接着,在观摩的基础上,大家对自己班里的作品成列情况进行了“诊断”, 有的老师认为,幼儿作品的呈现不仅仅是平面的、立体的,有的老师认为可以运用教室空间、区域环境来呈现,既达到了空间利用率,也美化了教室环境,有的老师认为幼儿作品不单单是一幅画、一张记录表,幼儿的活动轨迹也体现着幼儿的作品,还有的老师认为,幼儿作品的呈现是一种对幼儿的评价,肯定的正面评价也能激励幼儿更好去实践探索。
陈园长总结了大家的看法,很高兴看到大家对幼儿作品呈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各班存在的通病:很多的幼儿作品还是很平面,只是简单的衬底,有的贴在板上,有的贴在墙上,拨开花式的表面,其实质还是很单一。也为大家打开了思路:可以创设更多情境,可以多个作品组合成一个场景,也可以从给孩子提供的作画材料上下功夫,是作品更立体,更多样性。最后,各年级组分组讨论了适合本年龄段孩子运动的绘画方式和材料。
幼儿作品的呈现,是幼儿的一种认知过程、表现过程和内心成长过程,能更好提高师幼间的互动联系,拉近彼此的距离,老师也能更好地通过呈现幼儿作品,达到专业的提高发展。幼儿作品的呈现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来源:清雅苑分园 作者: 钟婷婷 编辑: 钟婷婷 摄影:
时间: 2015-12-07 12:12:23
时间: 2015-12-07 1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