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易变“小糖人”

阅读数:12356

    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
    “小糖人”即儿童Ⅱ型糖尿病除了与遗传有关外,更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膳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运动锻炼严重不足,致使热量摄入大于消耗,肥胖儿人数剧增,是儿童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肥胖者为何容易变成“小糖人”呢?这是因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正常,身体必须代偿性地分泌更多胰岛素以满足代谢所需,久而久之,胰岛B细胞不堪重负、功能受损,最终失代偿,致使血糖升高而发生糖尿病。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病史越长,导致糖尿病的风险越大。
Ⅱ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大幅度提前,不仅使糖尿病队伍更加庞大,而且从长远看,后果更加严重。试想一下,小小年纪就与糖尿病相伴,势必给孩子今后生活、学习、工作、婚姻、心理带来诸多影响。一旦血糖控制不良,不仅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各种可怕的并发症,如肾衰、失明、心脑血管疾病等也会接踵而至,不幸将伴随糖尿病患儿今后一生,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更是难以估量,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小糖人”起病隐匿,家长要格外留心。
    儿童Ⅰ型糖尿病通常起病较急,“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症状十分明显。而儿童Ⅱ型糖尿病大多数起病隐匿,初发时症状较轻且往往不典型,患儿大多数是能吃能喝的小胖墩,看上去营养状况良好,再加上孩子太小不善表述,因而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治,不少患儿都是在出现并发症之后才被查出糖尿病的。肥胖儿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家长要格外留心,应定期(每半年)去医院化验血糖,不仅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后者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意义更大。
    控制儿童肥胖,家长需尽责。
    肥胖不仅容易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对其将来的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为日后罹患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早早地埋下祸根。
    饮食过量、活动量不足是导致肥胖的两个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肥胖最关键的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帮助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家长应指导孩子少吃油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注意膳食平衡,避免长时间看电视,加强体育锻炼。此外,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睡眠。
    “小糖人”心理问题,忽视不得。
     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心理状态比较脆弱,一旦患上糖尿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调查表明,三成糖尿病儿童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势必影响到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更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对于“小糖人”,不仅要关注血糖控制问题,还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及各种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自信和勇气,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当然,这些需要家长、幼儿园以及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

来源:玉泉分园  作者: 汤雪琴  编辑: 陈德超  摄影:
时间: 2015-06-23 23:51:00  
改变文字大小: |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