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进校园——实验园开展“情牵‘国丝’ 玩转蚕丝”研学活动

阅读数:659

为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园本课程之中,引导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丝绸”的魅力。6月10日浙江大学幼儿园实验园的全体幼儿走入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情牵‘国丝’,玩转蚕丝”研学活动。

据悉,在五月中旬,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浙江大学幼儿园实验园开展“丝路文化进校园”项目,将蚕茧、染料、织物、动物标本、织机模型等送进实验园,在实验园的小小博物馆——“时空虫洞”中进行展示。这些展品引发了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蚕宝宝的家有什么用?”“漂亮丝巾是怎么来的?”“丝绸的颜色是怎么弄上去的?”小小博物馆里的蚕丝系列展品引发了孩子们对蚕宝宝和蚕丝的探究热和浓厚兴趣。

带着这些从小小博物馆里产生的疑问,孩子们在大博物馆里试图寻找答案:在蚕桑馆,孩子们看到了饲养蚕宝宝的生动场景,通过图片、视频和模型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是如何变化成长的,发现白白的蚕茧是如何抽丝剥茧变成一根根丝;在织造馆,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大型织布机,好奇地看着爷爷手中来回穿梭着的梭子,听着爷爷踩着吱嘎吱嘎的踏板,一根丝一根丝的织着;在丝路馆看到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丝绸的不同用法;在染料种植园了解各种染料植物,认识了姜黄、蓼蓝、栀子花等染料植物,孩子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植物的不同部分也能当染料,太神奇了……

近期恰逢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举办主题为“丝绸之路,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的2021丝绸之路周的活动。结合参观之后孩子们的兴趣点和疑惑,各班将继续生发“情牵‘国丝’,玩转蚕丝”的班本化课程。

本次浙大实验园“情牵‘国丝’,玩转蚕丝”研学活动,充分发挥“2021丝绸之路周”中国博物馆的课程资源,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园内的小博物馆和园外的大博物馆链接。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丝绸文化的认识,也让他们感受到丝绸文化的悠久历史,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