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四岁半,中班,大家都叫他数学小天才,他自己也乐在其中。前两天去接园的时候跟舒老师聊起来,舒老师回忆说,北北小一班刚刚来上幼儿园时,中午会哭闹着要找妈妈,老师们便给他一遍一遍念数字或者做数字加法来安抚他的情绪,这招很管用。时至今日,北北已经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懂得奇偶数、正负数、进位借位的概念,正在背诵乘法口诀。今天,受老师之约,让我谈谈北北是怎么对数字产生兴趣的,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各位家长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这四年当中的一些育儿经验,也非常感谢给我这样的机会来重拾和北北点点滴滴的幸福生活。
说到数字,我想说到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紧密相关的,比如早上几点钟起床、买菜付多少钱、坐几路公交车等等,我们每天的行为都跟数字分不开,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通过数字秩序化的,也可以说生活赋予了数字意义。北北的数学启蒙是从生活中开始的,或者说是让他直接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结果,源于生活,再用于生活。下面我从年龄段来回顾下北北数字乐园的构建过程。
第一个阶段,1 -2周岁,数字启蒙阶段。
说到启蒙,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停的把周围的事物描述给北北听,指给他看。有书上说,这个阶段的宝宝对数字、颜色和形状最为敏感,很多育儿书上也介绍各种色卡、数字闪卡、形状卡片等教具。我当时没有用这些教具,我觉得教具太死板,但我还是相信了这个敏感期是存在的,于是,我尽量用真实的生活将数的概念传达给北北的。比如路标、门牌号等本身就是数字,我直接读出来给他听并指给他看。当我抱着北北上下楼梯的时候我会说:“我们要下楼梯了啊,1,2,3 …9,这一层共有9个台阶”。买菜的时候我会把三个西红柿排给他看,并指着说“妈妈要买三个西红柿,1,2,3”。公交车站台、广告标语、车牌号、超市的存包柜等是我们经常会偶遇的天然玩具。有时本来计划去公园散步,结果在等公交车时,在公交站台上玩了一个多小时,把站牌上每一路公交车的行车路线读了一遍又一遍。本来要去超市买东西,结果在存包处玩了一上午,存包的柜子是按数字排好顺序的,且有数字按钮,这些对北北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其实,有时候我们计划的东西,孩子不一定感兴趣,反倒是一些偶然的遇见才更美好。在生活中,我也会将感知进行量化,比如冷热、大小、远近等。一杯开水放在桌上,我告诉北北“这个水是刚刚烧开的,还冒热气呢,有100度,太烫了,不能喝,要等到40度才能喝”。我张开双手,等着北北走过来,说“你走到我身边需要5步,来试试看”。对于颜色和形状的认知,我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我觉得启蒙无非是对数字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
在北北开始学走路时,小区的路面有很多停车位标注,我发现他总是踩着停车位数字转圈,玩的不亦乐乎。还有一次过天桥,天桥的每一台阶大概5-6公分高,20公分宽吧,看来是设计给老人用的,但也很适合宝宝学走路,北北上下走了不下十次,一边走一边数有多少台阶,后来我两三天就带他去走一次那个天桥。踩着停车位、爬着台阶,北北就这样完成了从手拉手到自己独立行走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数字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北北会走路后,凡是看到有数字的地方就稍作停留,晚上散步的时候,北北会顺着停车位,一个车牌一个车牌仔细认真的看,看了还要一个数字一个字母用手指跟着描写,几十辆车每天就这么看了描,描了看,我就跟着他的手指停留的地方不停的读出数字和字母,一段时间后,数字和字母就认识并会写了。在这里我也很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工作忙的时候,我的父亲陪北北一起书写数字,教给北北多种书写格式,有印刷体、美术体、多媒体等,强化了北北对数字的形体认识,也增强了北北对数字的兴趣。差不多到2周岁的时候,北北已经可以从1读到100了。
第二个阶段:2-3周岁,秩序感的建立。
有一段时间,北北喜欢玩停车的游戏,把汽车停到指定的停车位,这个游戏配有很多路标、路障、指示牌等辅助工具。有一次,我从厨房转身出来,发现北北把玩具路障分了三类排了三排:一排圆形(禁止停车指示牌),一排三角形(停车场指示牌),一排圆锥体(路障)。我很惊讶,他已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进行归类了,从而使其秩序化,我发自内心的夸奖了他。这个时候我开始让他把这种简单的秩序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将玩具分类整理,我示范一次给他看,汽车类一个收纳盒,毛绒类一个收纳盒,纸牌类一个收纳盒,…,告诉他“北北要给每个玩具找个自己的家,不玩了要把它们送回家里”,直到今天,北北整理玩具时还是会按照一定规则来给玩具分类。
很长一段时间北北被变化的数字深深吸引,印象深刻的是每次等红灯的9秒倒计时,北北都要跟着大声读出来,车子开走很远了,还在念,接着马上到了下一个红灯,一路上兴奋不已。有时为了满足他的兴趣,我们特意会选一条红绿灯比较多的路,期盼每个路口都能遇上红灯。
加减是数字的基础运算,但其实用性却最强。北北对加法的求知欲,源于买东西。不记得哪一次开始,我买好东西把钱给北北说“北北去付款吧”,从此,付款这件事情便由北北来负责了,他也非常乐意效劳。刚开始,一个面包5元,一杯果汁10元,都比较好算。但买东西总会买几种商品,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就要用到加减法的运算。爸爸告诉他:“加几就往后数几位数,比如3加2,从3往后数2位是5,那么3加2就是5。减几就往前数几位数”,这个方法北北很快理解并学会了运用。北北对10以内的加法都是通过数数算出来的,比如8+9,即从8往后数9个数。但是像12+23这样的算式就很难数清楚,于是我讲了竖式的算法。想要用竖式计算,就要先明白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的概念,当新的方法和新的概念掌握后,北北的加法运算突飞猛进,甚至有些简单的十位数加法,可以直接口算得出结果,比如12+23,个位是2+3=5,十位是1+2=3,那么12加23是35。竖式掌握之后的另一个突破便是进位的计算,某天晚上,北北一直被个位数相加超过10的算式困扰,追问我结果。我躺在床上拿来一张A4纸,给北北讲了进位的算法,我讲了两个算式,北北自己练习两个,基本规律算是掌握了,后面几天一直沉溺于进位的计算中。加减法的运算在每天的生活、游戏中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很快变成了熟练的知识,在上幼儿园之前,100以内的加法、1000以内的加法等都可以通过竖式的方式算出来。这个时候北北开始背诵乘法口诀,我们将乘法的基本意义告诉他:2乘以3就是2个3相加,或者3个2相加。解释到这里,他自己可以推理出5乘以6就是5个6相加,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将5个6一个一个相加才得到结果,直接按乘法口诀就知道答案。
第三阶段:3-4周岁,数字的生活化应用。
很多人会问北北为什么会对数字这么有兴趣,我想在上面的介绍中我已经讲到一个理由:让北北负责付款。这样来说的话,那理由有很多,但总的来说,理由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北北参与到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并负责完成一部分任务。
拿读书来说,一般书上都会有目录和页码,这部分内容的作用我会讲给北北听。北北发现他的绘本大部分都没有页码标注,有一天他把几本绘本都标注了页码,他说这样他就可以告诉我某句话是在第几页,而不用翻书给我看了。有一次我看朱自清的一本散文,北北翻到目录说“妈妈,我们看50页的《匆匆》吧”。北北还喜欢读一种工具书:说明书。冰箱使用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打印机安装说明书、书架安装说明书等,凡是手边可见的说明书都要仔细看一看。为什么北北会喜欢看说明书呢,可能是源于我们在安装和使用这些物品时,会特意让北北参与进来的缘故吧,他非常乐于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找出需要的工具和部件,然后按照指定的方法组合起来,再按照说明使用。北北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安装和使用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合作,比如责任心,比如逻辑性,比如将复杂的事情分解处理,最主要一方面是满足了他的好奇心,激发并强化了他对事物运行规律探索的兴趣。有兴趣在便会有快乐,而快乐是我们对北北的唯一期待。第一次北北说要帮我洗碗,我很高兴,他问“妈妈,有说明书吗?”,我笑了,说“洗碗没有说明书,我们自己做一个吧”,然后我们将洗碗这件事分解成了几个部分。我认为说明书是一种复杂的读物,含有大量的信息,比如药瓶上的说明书,注明一天几次,一次几片,北北看完我的药品(比如钙片)的说明书后,负责每次帮我取药。食品的说明书注明了各种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以及食用方法等,比如牛排要烤几分钟、糖块的含糖量等。电器的说明书会介绍每个按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空气净化器的说明书,北北看了很久,每天要对照着说明书按几遍按钮,直到他把每个按钮的功能熟悉为止。有那么几天,北北总是坐在副驾驶位置不肯下来,仔细翻看机动车驾驶说明书,说明书的前几页介绍仪表盘上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北北竟然非常用心的看了一边又一遍。北北可以看着乐高积木50多步的说明书拼车一个多小时,我有时很欣赏他的用心和专注。除了读说明书之外,还有读各种票据信息,比如火车票的票面包括车次、开车时间、检票口、座位号等信息,坐火车时的取票、检票、进站、找座位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北北来完成。三岁开始,北北的问题越来越多,几乎就是我们所说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都有共性吧,一个50字的说明书可能要问50个问题,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回答他们的问题而已。
再拿买东西来说,从北北认识数字开始,我们买东西时便会有意让北北付款。付款自然会遇到找零的问题,起初北北会抓着一把零钱问,“妈妈,对不对”。后来自己终于会计算了,便把找零的钱全部摊开在地面上一个一个数。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家玩起了开超市的游戏,买来一个刷卡机和一些食品玩具(淘宝都配套好的),北北做卖家,我买家,货品价格北北来定,我们用真实的钱币买卖,一段时间后,钱币的概念和换算就掌握了。这个游戏是北北的最爱之一,现在还不定时会玩一玩。后来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种骰子,说骰子,其实是用来赌博的筹码,因筹码的面值设置有1,5,10,20,50,100,跟真实的人民币一样,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我们便用筹码代替了真实的钱币来玩开超市游戏。筹码叫起来总感觉有些不舒服,我们就管它叫骰子。我们买了很多骰子,开超市的时候可以用,也可以单独用来游戏。我们变换各种方式玩骰子,比如将面值相同的骰子排成一行,一个一个加起来计算;将10个面值10的骰子相加,5个20的相加,类似的方法找出得到100的方法有几种。目前最喜欢的玩法是随便拿出几十个骰子连加,连加过程学习了很多加法运算方法,比如先分类再相加,或者将一个数字拆分凑整后再相加。从骰子游戏学到很多数学理论知识,收益匪浅,至今爱不释手。
提到买东西,不得不提到微信和支付宝。一般情况下,我会尽量用现金来结算帐单。当北北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后,我便不用现金了(实在是不方便)。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付款这个任务还是北北来负责完成,包括打开APP、扫码、输入金额、输入密码、进行评价等操作。北北总是一边输入密码一边读出来,于是我就把确认付款方式改为了指纹验证或者刷脸,北北觉得这样也很好玩。
很多人惊叹北北的数字天赋,我觉得是他的生活赋予了他动力。北北很乐意帮我们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自己能胜任某件事会很有成就感,尤其当我们由衷夸奖他的时候。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我们的指导和协助下,慢慢也变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家里家外完全是个积极的小助手。北北参与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生活像我们成人的生活一样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文字基础才能完成一件一件串连起来的任务,应对发生的各种事件,而在他来说,每一件事情都充满了新鲜感,是他的兴趣所在,所以他乐在其中。
说到数字,我想说到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紧密相关的,比如早上几点钟起床、买菜付多少钱、坐几路公交车等等,我们每天的行为都跟数字分不开,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通过数字秩序化的,也可以说生活赋予了数字意义。北北的数学启蒙是从生活中开始的,或者说是让他直接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结果,源于生活,再用于生活。下面我从年龄段来回顾下北北数字乐园的构建过程。
第一个阶段,1 -2周岁,数字启蒙阶段。
说到启蒙,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停的把周围的事物描述给北北听,指给他看。有书上说,这个阶段的宝宝对数字、颜色和形状最为敏感,很多育儿书上也介绍各种色卡、数字闪卡、形状卡片等教具。我当时没有用这些教具,我觉得教具太死板,但我还是相信了这个敏感期是存在的,于是,我尽量用真实的生活将数的概念传达给北北的。比如路标、门牌号等本身就是数字,我直接读出来给他听并指给他看。当我抱着北北上下楼梯的时候我会说:“我们要下楼梯了啊,1,2,3 …9,这一层共有9个台阶”。买菜的时候我会把三个西红柿排给他看,并指着说“妈妈要买三个西红柿,1,2,3”。公交车站台、广告标语、车牌号、超市的存包柜等是我们经常会偶遇的天然玩具。有时本来计划去公园散步,结果在等公交车时,在公交站台上玩了一个多小时,把站牌上每一路公交车的行车路线读了一遍又一遍。本来要去超市买东西,结果在存包处玩了一上午,存包的柜子是按数字排好顺序的,且有数字按钮,这些对北北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其实,有时候我们计划的东西,孩子不一定感兴趣,反倒是一些偶然的遇见才更美好。在生活中,我也会将感知进行量化,比如冷热、大小、远近等。一杯开水放在桌上,我告诉北北“这个水是刚刚烧开的,还冒热气呢,有100度,太烫了,不能喝,要等到40度才能喝”。我张开双手,等着北北走过来,说“你走到我身边需要5步,来试试看”。对于颜色和形状的认知,我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我觉得启蒙无非是对数字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
在北北开始学走路时,小区的路面有很多停车位标注,我发现他总是踩着停车位数字转圈,玩的不亦乐乎。还有一次过天桥,天桥的每一台阶大概5-6公分高,20公分宽吧,看来是设计给老人用的,但也很适合宝宝学走路,北北上下走了不下十次,一边走一边数有多少台阶,后来我两三天就带他去走一次那个天桥。踩着停车位、爬着台阶,北北就这样完成了从手拉手到自己独立行走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数字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北北会走路后,凡是看到有数字的地方就稍作停留,晚上散步的时候,北北会顺着停车位,一个车牌一个车牌仔细认真的看,看了还要一个数字一个字母用手指跟着描写,几十辆车每天就这么看了描,描了看,我就跟着他的手指停留的地方不停的读出数字和字母,一段时间后,数字和字母就认识并会写了。在这里我也很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工作忙的时候,我的父亲陪北北一起书写数字,教给北北多种书写格式,有印刷体、美术体、多媒体等,强化了北北对数字的形体认识,也增强了北北对数字的兴趣。差不多到2周岁的时候,北北已经可以从1读到100了。

第二个阶段:2-3周岁,秩序感的建立。
有一段时间,北北喜欢玩停车的游戏,把汽车停到指定的停车位,这个游戏配有很多路标、路障、指示牌等辅助工具。有一次,我从厨房转身出来,发现北北把玩具路障分了三类排了三排:一排圆形(禁止停车指示牌),一排三角形(停车场指示牌),一排圆锥体(路障)。我很惊讶,他已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进行归类了,从而使其秩序化,我发自内心的夸奖了他。这个时候我开始让他把这种简单的秩序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将玩具分类整理,我示范一次给他看,汽车类一个收纳盒,毛绒类一个收纳盒,纸牌类一个收纳盒,…,告诉他“北北要给每个玩具找个自己的家,不玩了要把它们送回家里”,直到今天,北北整理玩具时还是会按照一定规则来给玩具分类。
很长一段时间北北被变化的数字深深吸引,印象深刻的是每次等红灯的9秒倒计时,北北都要跟着大声读出来,车子开走很远了,还在念,接着马上到了下一个红灯,一路上兴奋不已。有时为了满足他的兴趣,我们特意会选一条红绿灯比较多的路,期盼每个路口都能遇上红灯。
加减是数字的基础运算,但其实用性却最强。北北对加法的求知欲,源于买东西。不记得哪一次开始,我买好东西把钱给北北说“北北去付款吧”,从此,付款这件事情便由北北来负责了,他也非常乐意效劳。刚开始,一个面包5元,一杯果汁10元,都比较好算。但买东西总会买几种商品,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就要用到加减法的运算。爸爸告诉他:“加几就往后数几位数,比如3加2,从3往后数2位是5,那么3加2就是5。减几就往前数几位数”,这个方法北北很快理解并学会了运用。北北对10以内的加法都是通过数数算出来的,比如8+9,即从8往后数9个数。但是像12+23这样的算式就很难数清楚,于是我讲了竖式的算法。想要用竖式计算,就要先明白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的概念,当新的方法和新的概念掌握后,北北的加法运算突飞猛进,甚至有些简单的十位数加法,可以直接口算得出结果,比如12+23,个位是2+3=5,十位是1+2=3,那么12加23是35。竖式掌握之后的另一个突破便是进位的计算,某天晚上,北北一直被个位数相加超过10的算式困扰,追问我结果。我躺在床上拿来一张A4纸,给北北讲了进位的算法,我讲了两个算式,北北自己练习两个,基本规律算是掌握了,后面几天一直沉溺于进位的计算中。加减法的运算在每天的生活、游戏中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很快变成了熟练的知识,在上幼儿园之前,100以内的加法、1000以内的加法等都可以通过竖式的方式算出来。这个时候北北开始背诵乘法口诀,我们将乘法的基本意义告诉他:2乘以3就是2个3相加,或者3个2相加。解释到这里,他自己可以推理出5乘以6就是5个6相加,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将5个6一个一个相加才得到结果,直接按乘法口诀就知道答案。
第三阶段:3-4周岁,数字的生活化应用。
很多人会问北北为什么会对数字这么有兴趣,我想在上面的介绍中我已经讲到一个理由:让北北负责付款。这样来说的话,那理由有很多,但总的来说,理由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北北参与到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并负责完成一部分任务。
拿读书来说,一般书上都会有目录和页码,这部分内容的作用我会讲给北北听。北北发现他的绘本大部分都没有页码标注,有一天他把几本绘本都标注了页码,他说这样他就可以告诉我某句话是在第几页,而不用翻书给我看了。有一次我看朱自清的一本散文,北北翻到目录说“妈妈,我们看50页的《匆匆》吧”。北北还喜欢读一种工具书:说明书。冰箱使用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打印机安装说明书、书架安装说明书等,凡是手边可见的说明书都要仔细看一看。为什么北北会喜欢看说明书呢,可能是源于我们在安装和使用这些物品时,会特意让北北参与进来的缘故吧,他非常乐于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找出需要的工具和部件,然后按照指定的方法组合起来,再按照说明使用。北北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安装和使用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合作,比如责任心,比如逻辑性,比如将复杂的事情分解处理,最主要一方面是满足了他的好奇心,激发并强化了他对事物运行规律探索的兴趣。有兴趣在便会有快乐,而快乐是我们对北北的唯一期待。第一次北北说要帮我洗碗,我很高兴,他问“妈妈,有说明书吗?”,我笑了,说“洗碗没有说明书,我们自己做一个吧”,然后我们将洗碗这件事分解成了几个部分。我认为说明书是一种复杂的读物,含有大量的信息,比如药瓶上的说明书,注明一天几次,一次几片,北北看完我的药品(比如钙片)的说明书后,负责每次帮我取药。食品的说明书注明了各种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以及食用方法等,比如牛排要烤几分钟、糖块的含糖量等。电器的说明书会介绍每个按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空气净化器的说明书,北北看了很久,每天要对照着说明书按几遍按钮,直到他把每个按钮的功能熟悉为止。有那么几天,北北总是坐在副驾驶位置不肯下来,仔细翻看机动车驾驶说明书,说明书的前几页介绍仪表盘上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北北竟然非常用心的看了一边又一遍。北北可以看着乐高积木50多步的说明书拼车一个多小时,我有时很欣赏他的用心和专注。除了读说明书之外,还有读各种票据信息,比如火车票的票面包括车次、开车时间、检票口、座位号等信息,坐火车时的取票、检票、进站、找座位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北北来完成。三岁开始,北北的问题越来越多,几乎就是我们所说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都有共性吧,一个50字的说明书可能要问50个问题,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回答他们的问题而已。
再拿买东西来说,从北北认识数字开始,我们买东西时便会有意让北北付款。付款自然会遇到找零的问题,起初北北会抓着一把零钱问,“妈妈,对不对”。后来自己终于会计算了,便把找零的钱全部摊开在地面上一个一个数。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家玩起了开超市的游戏,买来一个刷卡机和一些食品玩具(淘宝都配套好的),北北做卖家,我买家,货品价格北北来定,我们用真实的钱币买卖,一段时间后,钱币的概念和换算就掌握了。这个游戏是北北的最爱之一,现在还不定时会玩一玩。后来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种骰子,说骰子,其实是用来赌博的筹码,因筹码的面值设置有1,5,10,20,50,100,跟真实的人民币一样,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我们便用筹码代替了真实的钱币来玩开超市游戏。筹码叫起来总感觉有些不舒服,我们就管它叫骰子。我们买了很多骰子,开超市的时候可以用,也可以单独用来游戏。我们变换各种方式玩骰子,比如将面值相同的骰子排成一行,一个一个加起来计算;将10个面值10的骰子相加,5个20的相加,类似的方法找出得到100的方法有几种。目前最喜欢的玩法是随便拿出几十个骰子连加,连加过程学习了很多加法运算方法,比如先分类再相加,或者将一个数字拆分凑整后再相加。从骰子游戏学到很多数学理论知识,收益匪浅,至今爱不释手。
提到买东西,不得不提到微信和支付宝。一般情况下,我会尽量用现金来结算帐单。当北北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后,我便不用现金了(实在是不方便)。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付款这个任务还是北北来负责完成,包括打开APP、扫码、输入金额、输入密码、进行评价等操作。北北总是一边输入密码一边读出来,于是我就把确认付款方式改为了指纹验证或者刷脸,北北觉得这样也很好玩。
很多人惊叹北北的数字天赋,我觉得是他的生活赋予了他动力。北北很乐意帮我们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自己能胜任某件事会很有成就感,尤其当我们由衷夸奖他的时候。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我们的指导和协助下,慢慢也变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家里家外完全是个积极的小助手。北北参与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生活像我们成人的生活一样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文字基础才能完成一件一件串连起来的任务,应对发生的各种事件,而在他来说,每一件事情都充满了新鲜感,是他的兴趣所在,所以他乐在其中。
来源:清雅苑分园 作者: 祖向北妈妈 编辑: 李语昕
时间: 2017-11-02 16:30:56
时间: 2017-11-02 16: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