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江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

阅读数:482

规划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发展的背景与基础
(一)基本概况
(二)发展优势
(三)机遇挑战
(四)问题剖析
第二部分   发展的理念与目标
(一)办园理念
(二)发展愿景
第三部分   主要目标与重点项目
(一)主要目标
(二)重点项目
第四部分   制度、保障与支持           

附录:重点项目方案书
重点项目一:培育“悦”文化,打造“悦”家园
重点项目二:构建“学生活”特色课程
重点项目三: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重点项目四:根据《省一》标准提升幼儿在园生活品质
重点项目五:探索“爸爸课堂”共育模式
 
 
 
 
 
 
 
 
悦家园  悦成长
            ------杭州市钱江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干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背景下,建园短短两年的钱江幼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钱江幼将积极面对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紧密围绕江干教育“活力校园、幸福教育”品牌建设,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夯实内涵,凝心聚力,在今后五年不断落实五年发展规划,实现从规范办园到品质办园的跨越。经多方论证、审议,经全体教职工会议一致通过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与基础
一、基本概况
杭州市钱江幼儿园(又名:浙大幼儿园钱江分园)为江干区教育局直属公办幼儿园,地处彭埠街道东宁路100号。2014年3月,根据江干教育名校名园合作办园的举措,区教育局与浙大幼教中心签定合作办园协议。2014年9月正式开园,办园规模9个班,目前在园幼儿258人,教职工37人。
钱江幼以“回归本真、向善有爱”为办园理念,以“学生活”为特色推进课程改革,建园两年来钱江幼各项工作得到了稳步提升: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保教工作规范,开展了系列化的特色活动,开辟了自主借阅的开放式亲子书林、自主申报展示的小喇叭平台、富有探索气息的小小庭院探索区和生活体验馆等,先后获得杭州市甲级幼儿园、浙江省二级幼儿园和区级绿色幼儿园等多项荣誉。
二、优势分析
(一)办学特色初显
逐步凝练“悦”文化,初步形成悦系列特色活动。“学生活·悦生活”特色初显,教师对该特色认同感增强,尝试开展关于幼儿探究式生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学生活”课题获市级规划课题立项,多篇关于“学生活”的论文获得区级荣誉。办园思路得到上级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为新一轮规划提供了理念的支撑、目标的指引。
(二)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建立“成长分”自评与互评机制,搭建多维自主发展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实效明显的园本研修活动,各层次教师的专业水平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两年来新增区秀1名、区教坛中坚1人,区优秀教师3人,多名年轻教师在区级研修活动中展示获奖,共十九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市级、区级奖项。
(三)家园共育取得新进展
建立“家长志愿者”机制,充分发动家长资源,家长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定期面向社区开放活动,为社区散居0-3岁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育儿指导。积极的行动让幼儿园赢得家长口碑,赢得社会效益,教育满意率达98%以上。
(四)合作办园成长有依托
钱江幼秉承浙大幼儿园浓厚的学术氛围,传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尝试将浙大幼教文化与幼儿园实际情况有机融合,逐步形成更贴合的园本文化。定期接受浙大幼教中心的针对性指导,积极参与浙大幼儿园十多所分园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拥有比一般公办园教师更多的学习资源与展示平台。合作办园模式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江干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江干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合作办园模式也为钱江幼奠定了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对于建园两年的钱江幼,在飞跃发展的江干教育大背景之下,更需要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借力各级各类资源,在未来五年实现从规范办园向品质办园的跨越。
(二)面临挑战
   在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在区域内强园、新园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特色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打造属于孩子、教师的“悦家园”,是我们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如何使管理更科学更精细
钱江幼儿园为单体园,配置一名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工作。随着班级数逐年增加,急需一个凝聚力强的管理班子。目前由于教师缺乏,中层干部不仅要肩负本职工作,还要肩负班级管理工作,担子较重,对于自身职责工作无法完全兼顾。全局意识和政治素养仍在培养当中。管理班子显得稚嫩与薄弱。因此管理班子的建设与管理精细化是今后需要努力之处。
(二)如何使特色更彰显更深入
1.对特色课程的理念缺少清晰的思考,价值取向还待进一步明晰。“学生活”研究,是基于“回归本真”办园理念下,促进幼儿生活中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对幼儿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幼儿的一日生活缺乏系统的观察与思考,使得研究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还需进一步明确。
2.尚未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对课程目标、特色、内容、实施及评价等课程要素缺乏系统性思考,还未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
(三)如何使教师团队更专业更优质
1.教师团队整体偏年轻。平均年龄27.8岁,30%的教师为任职初期,55%处于3年教龄的初任期,60%教龄不足5年,90%的教师处在10年以下教龄的成长阶段,需要全面进行任职基础的带教和培养。
2.缺少精优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中10年以上教龄教师2名,占10%,专任教师中现有区三层次骨干教师1人,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四)如何使幼儿一日生活更具品质
审视幼儿园的现实情况,我们发现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与《省一》指标还存在差距,一日活动教育整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如:晨间锻炼的效果还不够明显,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有待提高,教师回应能力还有待提升等等。所以,如何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品质,达到《省一》标准,是下一阶段着力研究的问题。
(五)如何使家园共育更有实效
幼儿多为祖辈养育,父母特别是父亲在家园共育中缺位现象突出。如何吸引爸爸们真正走入家庭教育,发挥爸爸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价值,前两年钱江幼已经有了一些思考,开展了一些助力活动,但是还未形成体系,这一点有待在今后完善,彰显家园工作特色,发挥父亲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    发展的理念与目标
一、理念诠释
办园理念----回归本真  向善有爱
(一)回归本真
1.回归真实的生活。将真实生活还给幼儿,让幼儿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学习,尝试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顺应幼儿的真性情。符合幼儿的天性,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开展适合的教育。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园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搭设成长“支架”,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3.回归教育的真谛。去伪存真,少一些形式主义和任务意识,将幼儿发展作为落脚点,思考每一个环节对幼儿发展的真实价值,做有实效的真教育。
(二)向善有爱
善与爱是教育的核心,是生命的本源。首先从教师层面入手,培养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构建团结互助的团队,弘扬正能量,做向善有爱的钱江人。其次教师要向幼儿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传递这一文化与价值观,通过三个载体让幼儿感受善与爱: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善与爱,在美的环境中感受善与爱,在经典绘本中感受善与爱。
二、发展愿景
打造“学生活”系列特色课程,以特色品牌课程的建设引领幼儿园的发展,积极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创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园,努力为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部分    总目标与重点项目
(一)总目标
1.以培育“悦文化”、打造“悦家园”为抓手,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促进各岗位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提升,使管理向精细高效发展。
2.坚持“学生活、悦生活”办园特色,通过园本课程的架构实施促使该特色进一步鲜明。
3.通过打造“学习共同体”提升师资后勤队伍的整体综合素养。
4.以《省一》保教标准为准绳,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优化幼儿一日生活,提升保教质量。
5.创新家园共育模式,探索“爸爸课堂”的家园合作共育机制。
(二)重点项目(详见附录)
项目一:培育“悦”文化,打造“悦”家园
项目二:构建“学生活”特色课程
项目三: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项目四:根据《省一》标准提升幼儿在园生活品质
项目五:探索“爸爸课堂”共育模式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过程监控与支持策略
要真正落实规划的执行,还需要从思想、组织运作、制度完善、后勤跟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规划的保障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控与评价,确保本轮规划的落地,获得成效。
一、完善规划落实的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全体教职员工达成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幼儿园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成立以园长为总负责的幼儿园规划管理委员会。参与成员有:中层以及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三)制度保障:形成规划工作分层落实的实施制度,做好规划实施的计划分解,将发展规划中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人。
(四)后勤保障:根据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和设备的使用效益,为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二、加强规划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一)成立监控小组。建立由教工、家长、社区、专家组成的监控小组,重视多方面的反馈评价。
(二)建立评价机制。每学期末考察各项工作目标的达成度,对各部门规划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每学年对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由教代会审议。在此基础上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激励机制,将五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绩效考核挂钩。
3.做好过程监控。每月召开园务会议,对幼儿园各部门、各项目的分阶段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在回顾、反思、调整的基础上拟定下阶段目标。
    三、完善支持策略
(一)从细节着手,优化管理机制
1.锤炼管理团队。
通过培训、自学、实践等策略促进管理团队的全方位提升,加强中层干部培养,加强教研组长、班主任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实施岗位自主竞聘与述职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不断完善并优化幼儿园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条线工作,人员职责明晰。
2.优化各类机制。
充分发挥教职工和家委会的民主参与,定期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听取各方的呼声。探究360度评价体系,优化钱江幼绩效考核方案,以评价促进工作。以教育教学中的经典课例评选、寻找身边的最美等活动为载体,评优评先,激发教师内驱力。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效率。
3.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落地
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成立各条线的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监督、指导、评价,促使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与落地。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关注细节,从小看大,不断完善。
(二)从内涵着眼,夯实特色创建
1.解读理念,内化于心
解读办园理念“回归本真,向善有爱”,从幼儿教育方面、从教师发展方面,从幼儿园发展方面分别进行解读,开展深入理解,并形成简单、真诚、踏实、亲和的工作氛围。每一位教职工能了解、认同,并逐步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
2.环境营造,外化于行
根据幼儿园本身的建筑风格和庭院特色,创设清新雅致的幼儿园环境风格。同时,借助教研课课题项目和幼儿园特色,呈现在生活中学习的相关案例与教学活动的痕迹,彰显“学生活”环境特色。
(三)从学习着力,优化队伍建设
1.创建学习型共同体,提升人文素养
以各类评比、展示、交流(优秀教研组评选、“悦•美”班级评选、“寻找身边的最美”新教师演讲评比、教学活动评比、链式教学活动展示等等)为载体,重视团队协作式学习,强化团队的力量,建设学习型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开展岗位练兵,扎实专业技能
以岗位练兵为抓手,扎实各个岗位的专业技能。每学期制定岗位练兵重点,有计划地促使各类人员扎扎实实练好专业技能。
3.分层梯队培养,助推引领发展
针对不同层次教师以自主学习、同伴互助、集中培训等多元方式进行分层分批培养,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目标,有效推进不同层次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本规划是我们对未来五年钱江幼发展的美好愿景,是钱江幼探求发展之路的又一次出发,我们愿意脚踏实地,勤勉追寻,倾自己的力量,汇集体的智慧为钱江幼的孩子打造幸福的“悦”家园,为江干教育在新的五年实现更大跨越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12月
 
 
 
 
 
 
 
 
 
 
附录:重点项目方案书
重点项目(一):培育“悦”文化,打造“悦”家园
(2016学年—2020学年)
    一、指导思想
园所文化是一所品质幼儿园必备的特征之一,也是一所幼儿园化有形管理为无形管理、提升教职工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项目在《江干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紧密围绕本园五年发展规划,将培育“悦”文化,打造“悦”家园作为重点项目,旨在以文化强园,让幼儿、教师在“悦”家园中以平和愉悦的心境,积极阳光的心态不断成长,共同感受成长的喜悦。
二、现状分析
钱江幼从2014年开始,就不断探寻幼儿园园所文化的载体与依托,通过对大阅读活动的凝练,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逐步凝练“悦文化”,通过团队解读对悦文化进行了解读:悦是一种平和愉悦的心境,也是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悦文化是探索以系列化的活动为支撑,以尊重、民主、开放、多元的管理思路,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品质,凝聚人心,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职业幸福感,全面推进钱江幼品质的提升。接下来的五年,将是悦文化落地的五年,从文化立园逐步发展为文化强园。
三、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1.形成特质鲜明的钱江幼“悦文化”
教职工认同率达到100%,深入开展“悦”系列活动,营造让孩子、教师、家长都感到平和愉悦的的良好氛围,打造“悦家园”。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向社会广泛宣传钱江幼文化创建过程与成果,提升“悦文化”社会知名度。
2.成为沉淀在意识的钱江幼“悦文化”
通过传承与创新,将浙大的浓厚学术氛围与钱江幼的实际情况融合,挖掘“悦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营造在学习中感受愉悦、在思考中感受愉悦、在成长中感受愉悦的氛围,引导教职工乐观积极看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在团队互助中享受成长喜悦。
3.成为外显在环境的钱江幼“悦文化”
    整体环境温馨雅致,赏心悦目。在楼道和公共墙面呈现体现“悦文化”的照片,展示幼儿与教职工愉悦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收集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写生画、给教职工的写生画,展示幼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喜爱之情;收集教职工的成长故事、教科研成果以及团队照片,展示教职工在钱江幼悦文化背景下所取得的成果。建立电子园史室,记录幼儿园成长的点滴,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之路。
(二)学年任务与举措

学年 主要任务 举措
 
 
 
 
 
 
 
2016学年
   
 
1.以“精致温馨”的思路进行园所环境的整体设计。
2.完善幼儿园内部制度系统和幼儿园网站。
3.依据“悦文化”设计思路,开展系列活动。4.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园领导了解、关心教职工的生活。

 
1.改建幼儿园整体环境,使整体环境、各个活动室的整体色彩协调美观,符合“清新雅致”的风格,体现精致温馨的园区环境特色。
2.梳理幼儿园已有的规章制度,依据新一轮发展规划的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修正各类岗位职责,逐步完善各项考核制度。
3.建立幼儿园微信平台,加强悦文化信息推送。
4.以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为主题,开展教师拓展活动,组织开展教师社团类活动、趣味运动会、健步登高等文化建设活动。
5.开展系列师德培训,结合中心学术月活动开展“寻找我身边的最美”新教师演讲活动以及《最美在钱江》自制绘本漂流活动。
6.推出《特殊假制度》,关怀教职员工。
 
 
 
 
 
2017学年
1.进一步改善园所环境,体现“悦”文化。
2.创新激励机制,让教职工拥有更多的成就感。
3.建立园内信息资源库。
4.建立幼儿园“悦”文化的系列特色活动。
1.广泛收集教师需求,合理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2.开展“寻找身边的最美”的沙龙活动,鼓励教师寻找身边同伴的闪光点,赞同他人,肯定自我。年末评选“钱江最美”优秀教职工。
4.整理出共享的信息资源,建立幼儿园的课程信息资源库,方便教职工学习与共享。
5.梳理“悦”文化系列活动,拟初稿。

 
 
 
 
2018学年
 
1.园区“精致温馨”,有家的温暖感觉。
2.形成体系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
1.调整与完善各活动室的环境和运作方式,凸显幼儿自主选择、自主管理,体现办园理念。
2.完善幼儿园民主管理体系,建立阶段工作汇报制度,保证分层管理渠道畅通,从而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修订完成钱江幼管理制度。
2019学年 1.幼儿园呈现自主和谐的文化氛围。
2.继续深化具有钱江幼特色的悦文化活动。
1.总结悦文化活动的经验,通过整理、反思、优化,形成一系列富有钱江幼特色的系列。
2.收集教师成长故事,加强宣传力度,多角度弘扬“悦”文化创设成果。
2020学年 1.文化创设成果化(教师成长故事集、悦文化特色活动集)
2.园内形成和谐、互助共进的文化氛围。
1.汇编“悦家园、悦成长”教师成长故事。
2.完善幼儿园突出“悦”文化的系列特色活动。
 
四、达成标志
1.分别形成教师、幼儿层面的“悦文化”系列活动。
(1)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新入职员工悦家园悦成长手册、新教师传帮带等一系列成长助力活动)、业余生活层面(突出健康与活力)
(2)幼儿:悦·美(艺术欣赏与创作)  悦·健康(健康生活理念及健康心理)  悦·读(读书本、读自然)  悦·学生活系列
2.撰写“悦家园、悦成长”教师成长故事集。
3.形成较为完善的钱江幼管理制度,建立教职工成长激励机制。
4.形成钱江幼悦文化环境集。
 
重点项目(二):构建“学生活”特色课程
(2016学年—2020学年)
一、指导思想
《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生活对幼儿的重要价值”,生活本身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时机与场所,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生活情境,重视每一次可以蕴含教育价值的契机,通过观察、放手、放大、退位以及搭建支架等策略来引导幼儿学“生活”发现生活活动中藏着很多的小窍门、大学问,充分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学和日常生活实践来强化意识、在情境中操作,不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培养了幼儿善于思考、自信阳光等优秀品质。
二、现状分析
“学生活”特色课程其思路来源于本园2015年的市级规划课题《学生活:基于情境的幼儿生活自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在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教师们越来越明晰了真实生活中的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学生活的独特价值,对于幼儿的关注从集体教学、游戏拓展到了一日生活,大大提升了教师对“一日生活皆课程”这一理念的认识,对“学生活”特色课程的构建做好了铺垫。
但由于对特色课程的理念缺少清晰的思考,价值取向还待进一步明晰。还需要深入学习幼儿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系统的观察与思考,明确研究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对课程目标、特色、内容、实施及评价等课程要素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的过程逐步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
三、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时间操作,以期能够构建幼儿园园本的“学生活”课程,通过该课程,给幼儿提供更多、更宽广的真实生活情境,挖掘更丰富的生活教育价值,提供更有效的生活教育策略,发展幼儿的独立意识与能力,为幼儿今后获得健康生活、品质生活做准备,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研究中转变观念,提升专业水平。
1.基于日常生活,基于自然情境,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激发独立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逐步形成善于思考、自信阳光等品质。
2.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价值,设计实施幼儿学生活活动,开发一套系统、园本的幼儿学“生活”课程,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美誉度。
3.从“师本”转向“幼本”,教师关注幼儿生活中的学习,善于观察,捕捉幼儿学生活过程中的教育契机,采取引导、启发、适时提升的教学手段,改变陈旧观念,注重幼儿的自主建构,提升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有效促进专业化成长。
(二)学年任务与举措

学年 主要任务 举措
 
 
 
2016学年
1.完善组织机构。
2.初步拟定《钱江幼学生活》特色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与形态。
3.在梳理和总结前期教研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现有的项目活动。
4.思考后续的生成项目。

 
1.以园长为负责人,幼儿园教科室负责落实,由课题组成员负责各个项目的完善,各个年级组长带领班级教师,开展实践与探究。解读课程方案,全体教师理解实施,全园发动,启动项目。
2.组织教师开展“钱江幼学生活”课程理念的相关培训,让教师知晓幼儿在该领域的各年龄段关键经验。
3.各年龄段设计、收集、整理相关的主题活动方案。
3.开展“我是生活小主人”活动,通过具体操作性的活动展示幼儿生活能力的实际水平,通过教师团队研修挖掘优秀案例与课例。
5.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后续项目活动生成的路径。
 
 
 
 
 
2017学年
1.继续推进特色课程的实施,充实课程内容,深化特色课程实践研究。
2.将实施的项目活动进行系统整理。

 
1.根据课程的目标,通过集体研修,各年龄段完成2个项目活动方案,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充实课程内容。
2.初步形成课程方案,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修改课程方案。
2.聘请学前教育专家来园指导,以“项目活动的实施方法”为主题开展相关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根据幼儿关键经验预设活动的能力,使课程研究与实践在理论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阶段性小结,以案例研究为基点,注重主题小结与反思,实现教师实践过程和研究过程的统一。
4.在实践中完善课程评价设计。
 
 
 
 
 
2018学年
1.完善《钱江幼学生活》特色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与形态。
2.对“钱江幼学生活”特色课程开展项目评估,全面总结,彰显钱江幼学生活课程特色。
1.完成特色课程文本的初步撰写。
2.在专家的帮助诊断下,深度剖析,对课程的方案与实施进行评估。
2.发动教师人人参与,编制完整的“幼儿园学生活课程”成果集,对自己在课程实施行动中的自我提高进行总结。

 
2019学年 1. 不断完善、充实特色课程。
2.完成钱江幼特色课程体系架构,形成成果性文本。
1.幼儿园层面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档案,编撰“钱江幼学生活”课程文本。
2.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钱江幼特色课程体系的论证。
2020学年 1.继续完善、充实特色课程。
2.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活特色课程的宣传,增强幼儿园美誉度。
1.积极参与区、市级的优秀园本课程评选,争取获得荣誉。
2.积极争取区级或市级展示平台,展示特色课程的构建理念与研究过程,展示优秀课例。
 
四、达成标志
1.完成“学生活”特色课程体系架构,形成体系科学的钱江幼“学生活”课程。
2.形成成果性文本,有较为系统的课程文本、案例集。
3.带动培养1-2个课程建设方面的骨干教师。
4.争创区精品课程。
 
 
 
重点项目(三):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2016学年—2019学年)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我园教师发簪的现状,积极打造“学习共同体”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素养。在幼儿园发展中,教学是灵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借助彼此原有经验、水平等的差异,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形成互相协助、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与氛围,共同提高专业素养。
二、现状分析
目前专任教师20人,在编教师与非编教师各占50%。教师团队整体偏年轻,平均年龄27.8岁,30%的教师为任职初期,55%处于3年教龄的初任期,60%教龄不足5年,90%的教师都处在10年以下教龄的成长阶段,需要全面进行任职基础的带教和培养。缺少精优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2人,占10%,区三层次骨干教师1人,区秀1人,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生活教师共9人,具有高级保育员职称的占50%,较多生活教师的观念仍停留在“搞好卫生”阶段,如何配合教师开展教育,生活教师的理念与行为还需要通过培训等多种学习途径进行转变。
“共同体”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生活群体、组织或团体。“学习共同体”其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为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教师队伍的现状要求幼儿园要依托合作办园优势,同时借助本园的教师差异,打造“学习共同体”,通过带教、团队研修、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以团队力量促进个人发展。
三、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以教学实践为基点,分层组建共同体,形成全园教师、青年教师、年级组教师、生活教师等多元有效的学习团队并开展活动,夯实园本研修,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实现教师队伍在原有水平上的有效提升。
(二)学年任务与举措

学年 主要任务 举措
2016学年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分层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第一轮活动。
1.开展新教师培养项目,加强对新教师的帮带指导,完善一对一的新教师传帮带制度。
2.通过调查表格的发放,了解教师自主发展需求,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方案。
3.建立完善各层级教师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全体教师的审议。
4.在教师调查的基础上以共性活动和个性活动两大板块组建“学习共同体”,制定多元化的活动菜单,通过头脑风暴、情境演绎、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
5.开展“约会钱江幼”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课程实施、家园共育等多层次的培训与指导。
6.建立生活老师“成长分”制度,完善学期培训重点与具体方案。
2017学年  
1.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完善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模式,开展第二轮活动。
1.改进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2.形成“基于观察的教师自主安排与设计园本课程能力发展项目”(初定),完善共同体活动菜单。
3.开展头脑风暴、情境演绎、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案例式园本研修活动,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评价指导、调整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4.开展“在生活中如何寻找教育契机”等相关培训与研讨,邀请专家“约会钱江幼”,指导教师的实践。
5.拟定“高级生活老师”聘任制度与方案。
2018学年 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初步形成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和运作模式。
1.通过幼儿、家长的投票,推选出十位“最美钱江幼教师”,并出专栏进行报道、学习。
2.建立幼儿园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3.开展团队研修,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加强团队协作、组织相关研修活动,对课程的实施与执行进行梳理与反思,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实践与反思能力。
4.开展生活老师“我的教育小故事”征集与交流
2019学年 1.持续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2.完善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模式。
1.组织1-2次共同体成果交流研究活动,整理研修成果。
2.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法。
3.整理生活老师《我的教育小故事集》。
 
四、达成标志
1.每学期家长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
2.争创区优秀教研组。
3.增加区骨干教师2-3人,区秀2-3人,50%左右教师评上区优秀教师,争取市级教坛新秀。
4.20%教师能主持区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50%教师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
5.区级教育科研成果获奖或发表不少于3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奖或发表每学期不少于2项(论文、案例、教学等)。
 
重点项目(四):根据《省一》标准提升幼儿在园生活品质
(2016学年—2019学年)
一、指导思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指南》精神的指引下,同时结合钱江幼的办园理念“回归本真,向善有爱”与“学生活”特色,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品质的提升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幼儿在园生活品质指幼儿的一日生活是自主的,有更多自己支配、自己安排生活的机会和时间,发生问题能在成人的支持下尝试自己解决,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拥有更多与同伴交往互动的机会,幼儿的想法与行为能得到身边成人的理解、接纳与有效支持。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能感受愉悦,培养习惯,收获成长。
二、现状分析
建园两年以来,本园通过系列保教制度的建立、教师专项培训以及半日活动展示研修等多种途径规范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但是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随着《指南》、《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的出台,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品质要求也逐步提高。审视幼儿园的现实情况,我们发现幼儿园在园一日活动与《省一》指标、与《指南》精神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日活动教育整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如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如何更有效,比如晨间体能锻炼环节、集体教学环节等,又如如何让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无痕,又如如何提升教师回应能力等等。因此,如何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品质,达到《省一》标准,是下一阶段着力研究的问题。
三、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进一步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以《省一》保教细则为准绳,着力改革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整合优化一日活动环节,提高集体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增加幼儿混龄、混班活动的机会,教师给以人文且有效的支持,提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学年任务与举措

学年 主要任务 举措
2016学年  
1.探索契合园情的一日活动组织,尝试科学整合一日活动环节
2.探究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1.根据省一评价指标调整幼儿作息时间表、周计划表,环节呈现块面形式。
2.开展“半日活动观摩”活动,互相学习、探讨半日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问题。
3.开展“室内自主游戏”的研讨,不断改进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教师导引策略等。
4.尝试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在自主游戏中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需要。
5.完成幼儿卫生间隔帘的制作,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特点讨论制定相关指导要点。
2017学年  
 
 
1.提高一日活动的整合性教育功能。
2.幼儿自主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
3.开展集体教学研讨,探讨钱江幼集体活动经典课例。
1.重点考察教师三表的执行力,完善和修改钱江幼保教工作规范。
2.以年级组预约方式开展“幼儿一日活动组织”的研讨,完善一日活动质量评估方法。
3.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研讨,不断改进户外自主游戏的材料和导引策略(沙坑材料、小工地材料等)。
4.进一步探索各种观察工具的有效使用,在自主游戏中有效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游戏存在的问题。
5.继续以观摩研讨的方式优化集体教学活动,提高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积累钱江幼集体教学活动经典课例。
2018学年  
开展质量评估,幼儿一日生活组织更好地达成浙江省一级幼儿园评估指标,幼儿在园生活品质有效提升。
1.邀请同行专家对各班开展“半日活动”质量评估,寻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
2.进行年级组观摩研讨,调整、优化各年龄段幼儿的一日活动组织。
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继续改进“亲子书林”、“生活体验馆”、“庭院小小探索区”、“钱江工地”、“小小军营”等自主游戏的组织。
4.提高教师回应水平,通过现场收集教师回应、案例分析研讨、半日活动开放等途径丰富教师回应策略。
5.设立“快乐星期五”,开展混龄打通式的活动,为全园孩子创设更多可以进行混龄混班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与不同班级的幼儿交往、游戏。
2019学年 以省一评审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幼儿在园生活品质。 1.积极参与省一评审,将评审作为提升教师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能力的发展契机。
2.在园本研修的基础上继续邀请同行专家对各班半日活动进行质量评估,基于问题进行后续改进与提高。
2.积累优质半日活动方案、案例及相关论文,汇编成册。
 
四、达成标志
1.班级保教平均水平达到《省一》标准。
2.汇编幼儿自主活动观察案例集、优质半日活动方案集、教师论文集。
3.形成一系列具有钱江幼特色的经典课例。
4.每周幼儿有混龄、混班交往学习活动。
 
重点项目(五):探索“爸爸课堂”共育模式
(2017学年—2018学年)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父母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基本决定了幼儿的成长方向。现代教育研究表明父亲对幼儿的影响往往比母亲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如何助力让更多的爸爸们走进孩子的教育,起到自身的作用,特开展“爸爸课堂”,探索新型家园共育模式。
二、现状分析
本园家长多为城乡结合部居民,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祖辈教育为多,其次是母亲,而父亲由于观念问题往往在孩子的教育中缺位。弗洛伊德认为.父亲倾向于提供规则和纪律,而母亲倾向于提供爱和温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同,父亲所拥有的区别于母亲的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等,使其能够为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智力、性别角色以及社会性的发展上提供独特、不可或缺的支持。如何吸引爸爸们真正走入家庭教育,发挥爸爸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价值,前两年钱江幼已经有了一些思考,开展了一些助力活动,但是还未形成体系,有待在今后进一步完善,彰显家园工作特色,发挥父亲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以平等合作为起点,建立和完善钱江幼“爸爸课堂”的规范程序,探索与不同类型爸爸的互动策略,开展个性化的家教指导服务,提高家园互动的绩效,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爸爸课堂”共育模式的探索为切入口,通过系列活动助力爸爸们更多参与早期教育。
(二)学年任务与举措

学年 主要任务 举措
2017学年 1.了解现实情况。
2.建立爸爸资源库,开展爸爸助教活动。
3.建立相关机制
4.初步建立“老爸加油站”家长学校模式,开展家教指导服务。
1.发放“我老爸最棒”调查问卷,了解爸爸们的特长、工作类型与陪伴孩子的时间。
2.建立各班级与园级爸爸资源库,有计划地邀请爸爸们利用自身特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3.完善“爸爸课堂”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每学年评选“最棒老爸”,广泛传播“最棒老爸”的教育理念与优秀育儿案例。
4.开设 “老爸加油站”家长学校课程,提升爸爸们的教育意识与能力。
5.通过专门邀请爸爸参加的亲子运动会、结合父亲节的“我老爸最棒”系列活动增进父子或父女之间的感情。
6.收集整理“爸爸课堂”活动体系。
2018学年 1.总结经验和成效,优化第一年工作。
2.建立较完善的“爸爸加油站”活动菜单,成为家教工作新亮点,让家教指导服务更加贴近家长的实际需求。
1.利用“生活小能手”“爱心义卖”“运动会”等系列活动,提高爸爸参与特色课程的力度。
2.进一步完善“爸爸加油站”活动菜单,挖掘“好爸爸”育儿经验,开展交流分享,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
3.“爸爸课堂”家庭共育模式成文,积极参与优秀家长学校的评审工作。

 
 
四、达成标志
1.建立“爸爸老师”资源库,发挥爸爸们的阳刚与智慧,丰富家长助教的形式与内容。
2.建成以“爸爸课堂”为亮点的家长学校体系,成为本园家长学校工作的新亮点。
3.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爸爸参与率提高20%。
4.形成“我老爸最棒”系列家园共育活动集。
5.争创区级优秀家长学校。
来源:钱江分园  作者:  编辑:  
时间: 2017-09-22 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