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丝绸扎染的炫彩之旅——记实验园大一班家长助教活动

阅读数:10







题记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晕色丰富,变化自然。本次助教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协助下,用最简单的棉线和染料展现各自创意,加上耐心地等待,打开白布的瞬间,奇迹出现了,扎染前那一块块白色手绢,经过扎染后灿若霞云,而比这扎染更美的,还有孩子们灿烂的童真笑颜。

何为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起源于黄河流域,距今已经逾两千余年,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本应沉淀在时光记忆中的技艺,而今却从尘土中渐渐苏醒,透过浓厚的历史积淀,古朴的扎染技艺和柔柔的江南丝绸走在了一起,这古老却又崭新的艺术如经年的烈酒一般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自己动手,我是小小扎染师
    11月4日上午,在连续数日的绵绵秋雨之后,今天终于迎来久违的阳光。实验园大一班的老师、小朋友、助教家长和象限文化工作室的小王老师一起,开始了一次自己动手扎染手帕的体验活动。五彩斑斓的示教扎染手帕悬挂起来了,给原本充满童趣教室增添了无数的亮彩,小朋友一个个跃跃欲试,好不欢快。
    王老师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材料包,内含一块白色的方帕、一根长长的棉绳,一瓶染料,以及一双手套。王老师先仔细的讲解各种扎染方法,有扎圆法、扎线法、扎方块法、四角对称扎法等等。孩子们有的要扎方,有的要扎圆,有的要扎线,他们早已按捺不住。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选择自己最爱的方式,把绳子紧紧扎在白布上。力气小的孩子,赶紧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有些老师、家长甚至玩得比孩子还要high!瞬间母子、师生、祖孙秒变成拍档,助教的妈妈们面对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一下子手忙脚乱,不知应该先帮哪个娃。过不多久,布已扎号,有的捆成了长尾巴,有的裹成了粽子,有的像蝴蝶结,有的四角扎起像朵花儿。简单过水之后,孩子们选择自己钟爱的颜色挤到白坯布上,孩子的世界总是五彩斑斓,小伙伴们自觉地互换染料,要把所有喜欢的颜色染进自己的方帕里。

扎染知识和小游戏
    在等待浸染的过程中,小王老师通过PPT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小朋友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扎染游戏“动动手、活活脑”、“我扎你猜”,各种扎法的布胚对应一块块成品示教手帕,小朋友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竟然也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我的作品在这里
    四十分钟的浸染时间到了,小朋友们蜂涌向自己的作品,急切地带起手套,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剪开绳子,漂洗挤干,打开作品的瞬间,每一个孩子、家长、老师都忍不住的惊呼,好美!!!深深浅浅的色彩交错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散发出炫丽的光晕,与之前制作时的期待相同,却又超乎想象地奇妙。一时间,只见彩帕挥舞,笑声连连。晾晒彩帕的幼儿园小院仿佛是上帝打翻的染料瓶,成了色彩的海洋。
    孩子们用心亲手制作的作品,经染色后色彩丰富、图形各异、富有童趣,一个个热情高涨,纷纷地举着帕子向伙伴和老师分享喜悦的心情,每一块手帕都藏着孩子们的美好的心愿、炫丽的梦想。

结语
    这次体验活动是一次奇妙的艺术之旅,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五彩的颜色必将为他们的童年更添一抹色彩,愿孩子们继续关注扎染艺术,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这次体验活动更是一次爱与分享的体验,希望孩子在活动中体会爱,分享爱,传承爱,做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因为充满爱的童年才是最快乐的童年。
 

来源:实验园  作者: 潘景泽妈妈  编辑: 王晓頔  
时间: 2016-11-08 14: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