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思共享,“源”源不断

——西溪分园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题教研

阅读数:186

113日下午,浙江大学幼儿园西溪分园开展专题教研,主要围绕环境资源图家长资源库汇报分享了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阶段性进展。

为帮助老师们进一步厘清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身边资源,早在20211216日的专题教研中,副园长葛杨婷就先详细梳理了课程资源的定义、类别及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老师们对课程资源及其价值的认识。特别指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重视自身开发,督促老师们要勤于积累”“敏于发现”“善于捕捉, 从发现资源、审视资源到利用资源,努力拓展课程建设新思路。

在具备一定的理论认知后,西溪分园的老师们分为两大组,进行环境资源图的绘制和家长资源的收集整理。

环境资源组老师从园内资源和园外资源入手:园内资源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类别进行划分,并将各类资源的具体名称及数量进行了详细的汇总;通过实地考察、高德地图搜索等方式对以幼儿园为中心直径三公里范围内的园外可利用资源进行了筛选、归纳。老师们经过近三周的共同努力,在一次次的修改和调整后,最终形成了园内园外的课程资源汇总表和完整清晰的手绘资源图。 

家长资源组老师则通过对各自班级幼儿家长的职业、爱好等进行深入了解,收集可利用资源,并从资源可支持的领域将资源分类形成“家长资源库”。为了提升家长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大家尝试运用渐进式参与六步法,逐步让家长从被动开发利用到主动参与,形成家园合作共建课程体系。

在聆听了各组教师代表关于资源收集与整理的活动过程后,老师们互相交流自己对于课程资源的新理解和进一步做法。如在家长资源的利用上,可以“通过整理往期家长参与的活动,制作为图文或视频资料,供家长参考借鉴,开拓思路。”同时老师们表示,资源的开发与整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资源,实现儿童、课程、教师的共生成长。副园长葛杨婷对开发过程与最终结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希望老师们能明晰课程资源观,继续培育、共享资源,切实发挥其教育价值,促使幼儿获得成长。

西溪分园对园本课程资源的探索,经历了从“小脚丫走西溪”项目活动的浙大校园资源利用到幼儿园内“生态游乐场”户外自然环境改造、从“亲自然”园本课程计划中的资源分析到“亲自然”课程背景下的家长资源调查……一直在资源多样性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兴趣与经验判断梳理资源的教育价值,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最终巧用丰富的资源支持与推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