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行进中的主题墙展示的动态调整的策略

------------以小班主题活动“秋天里—秋叶”为例

阅读数:350

  学期初,教师将对主题墙进行大区域划分和布置,这个时候,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展示内容的可能体量大小,展示版面的位置高低,展示内容是否能吸引幼儿的关注并能和幼儿进行互动。对于小班的主题墙,我们预设了三大一小的版面,而版面之间,通过较小的图形进行间隔。

  当静态的主题墙设计好后,我们的活动行进中,如何去放内容?如何去读内容?如何去调内容?这些是要从幼儿的兴趣,幼儿的表现,幼儿的互动中去发现问题,去进行优化。在这个学期的“秋天里”行进中,一个2平方左右的主题墙我们进行了不下10次的调整,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其中“秋叶”中,我们调整了5次,先是幼儿收集来的秋叶和秋果、秋花,教师和幼儿进行布展,布展中教师主要负责进行展示背景的制作,幼儿主要负责秋叶的选择。教师将展示背景制作好上墙后,孩子们说看不清,发现这个背景底色和秋叶搭配不协调,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将背景调整为整个长条的灰色纸张,将各种叶子和果子使用钉子进行平铺式固定。几天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孩子们带来的更多的叶子和果子,大家都希望自己带来的叶子能贴在墙上。这就需要一个纵向的展示体系。于是我们借助于蛋卷的纸质包装盒,刚好是温暖的橘色的长方形盒子。和孩子们一起将想要展示的叶子果子使用胶枪进行固定,通过立体的呈现,借助于较硬的枯枝展示了更多的叶子果子。在制作的时候,孩子们都守在边上看着:老师,这是我带的叶子。老师,这是我带的硬硬的果子。老师,这是我带的树枝……在这个时候,教师也和幼儿进行了更多的互动:你带了几片一样的叶子?这个果子是板栗,你喜欢么?你带的是树枝,和别人的想法很不一样呢……第二天,孩子们继续带来了更多的有枝丫的叶子,这些小叶子刚好可以穿插在盒子叶果的空隙间,一旦这些叶子经过了几天紫外线的照射,这些叶子便开始变化,孩子们走过的时候发现了:老师,这个叶子为什么歪了?老师,这个叶子不是绿色的了。老师,这个叶子没有营养了。于是趁机,教师和幼儿进行了叶子的变化探索:原来绿色的叶子离开了它们的妈妈,就没有了营养,容易生病。如果给它们喝水,可能会好一点呢。但是光喝水营养还是不够。有些叶子掉下来后并不容易变色,因为它们已经是丑丑的咖啡色了。歪了的叶子也容易捏碎。是的,叶子里缺少了水分,慢慢的干枯了。果子也慢慢的变了颜色,变得皱皱的了,捏起来也是软软的。又过了几天,杭杭带了几支芦苇,芦苇的插瓶固然应景,可是它的特点孩子们就不能用手来感受了,于是芦苇便横躺在盒子叶果下面,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时不时去触摸一下,甚至扯下一小根绒毛,带着暖暖的手感,孩子们互相齁痒痒。

  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将带来的秋日里的叶子进行了制作挂饰,这款挂饰既可以成为项链,也可以变成帽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装扮自己。

  除了秋叶,我们还调整了许多孩子的作品,孩子的语言记录,孩子的亲子实验过程。

  我们的活动是动态行进的,主题墙也是同步动态调整的,在调整中,我们关注了孩子的需求,关注了孩子的变化,孩子也关注了我们的审美,我们的节奏,这样的主题墙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是灵动的主题墙。

                                                                              梅珍珍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