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部长“疱疱”怎么办

阅读数:12094

    医生,我家孩子三天前下午突然发热,肛温39.5℃,到医院儿科诊治,检查咽喉部无殊,化验了血常规也是正常的,给予对症治疗(服美林退热及清开灵清热解毒),体温第二天也没再升高了,后居家观察休息了两天,精神状况及胃口都还好。可今天去幼儿园,幼儿园医生晨检时发现孩子咽喉部有“疱疱”了,疑似“疱疹性咽峡炎”,建议我们去传染病医院诊治,传染病医院医生根据幼儿的病史及咽喉部的“疱疱”,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那么孩子咽喉部长“疱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疱疹性咽峡炎——概述

    疱疹性咽峡炎表现的是发热后的咽喉部“疱疹”,看似呼吸道症状,实则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那么何为自限性疾病呢?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像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以及幼儿秋季轮状病毒腹泻均属于自限性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病因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当孩子玩得太累,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如果是由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可以引起重症,对此家长要高度重视。

疱疹性咽峡炎——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小年龄幼儿,春夏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7-10日,重者可至2周。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多为2—10天,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一般不超过两天,但也有幼儿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小孩诉头痛、腹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但患儿如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无力等表现,应当考虑重症,及时送医诊治。

疱疹性咽峡炎——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热退后1—2天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局部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

疱疹性咽峡炎感染后还会再得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柯萨奇病毒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感染。因此,如果是不同型肠道病毒引起的,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

疱疹性咽峡炎——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并不十分困难,难在发热之后但疱疹未显现之前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咽炎,对此,家长要加强观察,发热1-2天后,尤其要看看孩子咽喉部是否有疱疹,必要时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常规用药

    清开灵(清热解毒),肠道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必要时可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隔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疱疹性咽峡炎按手足口病处理,患儿要隔离2周。

疱疹性咽峡炎——消毒

    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患儿使用的擦手毛巾每日清洗暴晒或煮沸消毒;患儿的玩具要用1:200的施康消毒水浸泡半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晒。

疱疹性咽峡炎——护理

    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咽喉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汤,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饮用。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以上两者都是同一大类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两者都有发热史,只是因病毒具体分型不同而导致局部症状不一样而已。手足口病以口、手、足发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性咽峡炎仅以咽喉部疱疹为主要特征。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按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

    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同时家里要勤通风,勤晒被褥,消毒玩具,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目前暂无有效疫苗。
来源:综合办公室  作者: 玉泉园医务室  编辑:摄影:
时间: 2016-05-19 15:23:34  
改变文字大小: |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