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美国学前教育信息传递 ——幼教中心第十三届学术月活动

阅读数:302


123日下午,幼教中心第十三届学术月“海外来风”专题在浙江大学幼儿园玉泉分园音乐厅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清雅苑教育集团总园长陈燕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陈妃燕,介绍新西兰与美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享前沿专业知识理论并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给予指导。

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陈燕首先介绍了新西兰的地理环境、背景文化以及所见所闻,让老师们大致了解新西兰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氛围。经过在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新西兰第一所开设师范课程的大学)近二十天的学习、实践,陈燕园长从新西兰学前教育中的幼教大纲、学习心智、学习故事、环境印象四个方面,结合国内教育实践跟大家分享了心得。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纲要》秉承着“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追求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理念,主要内容为“支持与鼓励、整体发展、联合家庭和社区、互动互惠”四大教育原则和“身心健康、归属感、乐于贡献、交流沟通、探究”五大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新版《纲要》更多地指向了发展孩子学习心智,注重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倾向、学习能力的结合,包括对孩子兴趣、参与、韧性坚持、交流沟通、责任五大块学习心智的培养,同时体现在撰写学习故事中。其学习故事来源于对儿童的观察、识别和回应,记录来自幼儿、家长、教师的声音,是课程纲要与实践的联结。在陈燕老师的分享中,大家深切地体会到了基于新西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社会文化背景,其幼儿园与国内幼儿园的差异。如幼儿园外观较为社会化,室内设置明显家庭化,细节之处体现着孩子的“主人”意识。

陈燕表示,文化不同形成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或“对错”来判断,但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向新西兰学习“去伪存真”的特质,不过分聚焦于教学手段或载体,而要看到其背后的教育本质。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育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佛市分校)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陈妃燕,曾于2002-2006年在浙江大学幼儿园执教。此次回园,她以《促进儿童高级心智发展的教育实践》为题,介绍了加州0-8岁早期教育背景,并通过学术理论介绍与教学案例分享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儿童高级心智发展的现状、挑战以及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方式。

陈妃燕强调,老师一方面要理解儿童的内在需求,明白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是孩子发展的源泉,老师不能做“导演”。另一方面,老师还要透彻地掌握课程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育要求与儿童需求的整合,即“玩中学”。让“玩中学”代替传统上课,将上课变成游戏中的环节,创新游戏形式,并通过创造条件、适时指导、构建想象情景,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区域活动,促进其高级心智的发展。真正做到看见儿童,发现成长的力量。

此次“海外来风——新西兰、美国学前教育信息传递”专场学术月活动,给老师们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案例的同时,也助力了老师们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上的专业成长。